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衛教文章 -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壹、危險因子
一、有家族遺傳史。
二、肥胖:肥胖引致血壓高、血脂肪過高、糖尿病,一般正常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須注意。
三、潛在疾病:
1.高血糖:糖尿病罹患冠心病的機率至少是一般人的2倍以上,糖尿病患較不易發現冠心病所引發的疼痛感,因此較不易發覺自己是否罹病,正常糖化血色素(HbA1c)≧6.5%、空腹血糖值≧126mg/dL。
2.高血脂:膽固醇過高,患心血管疾病機會比普通人多3倍,因體內過多的膽固醇會積在血管內,使血管狹窄,妨礙血液流通,一般正常三酸甘油脂≧200mg/dL。
3.高血壓:比一般人的機會多兩倍半,血壓高會使血管收縮,對血管而言會引起腦中風、冠狀動脈疾病等,一班正常血壓120/80mmHg,過高140/90 mmHg。

貳、好發時期
一、一年內發作高峰以冬天最好發。
二、天中,通常在起床後2至3小時內,高峰約於上午6點至中午期間,另一高峰在傍晚時刻。
三、大多發生在休息或輕度至中度運動活動中,約10至15%發生在劇烈活動或情緒激動時。

參、常見症狀
像大石頭壓在胸口,令人窒息的胸悶、恐慌、呼吸困難、心悸、冒汗、噁心嘔吐、臉色 蒼白、全身無力。症狀可能延伸到肩、上臂、頸部、喉處或上腹部。
隨時注意自己身體是否有以下變化:
(一) 運動時下肢常感到壓迫性疼痛,尤其小腿肚。
(二) 不定時會出現突發性心悸現象。
(三) 突發性的非貧血性暈眩。
(四) 常感到胸悶及胸口疼痛、肢體出現麻木及無力感。
(五) 突發性的頭痛異常。
(六) 突然感到脈搏強烈跳動,或脈動不一致。
肆、心血管預防及照護
一、保暖
隨著氣溫降低,人體新陳代謝緩慢,尤其人體的頭部、胸部、腳部受寒,最容易引起末梢血管收縮,所以冬季需更注意加強自我保暖,半夜或早上起床時,建議先在床上穿衣服,5分鐘後再起床活動。

二、飲食
1.多攝取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鮪魚、青花魚及秋刀魚等魚油中豐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EPA、DHA),能減少血中三酸甘油脂及壞的膽固醇(LDL)合成。
2.多攝取具有抗氧化成分的食物:血中若含有過多的氧化LDL時,會堆積在血管璧內層,使血管璧增厚、彈性減少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因此含有維生素C、E及多酚類等抗氧化物質的食材,如南瓜、蕃茄、菠菜及花椰菜等,都是能減少LDL氧化發生的抗氧化物質來源,以避免血管栓塞的發生。
3.多補充纖維質:食物中的膳食纖維可幫助身體吸收,並排出多餘的脂肪及膽固醇。

三、適度運動
1.醫學證實,運動可以提高身體代謝加速熱量消耗,消除血中脂肪的能力,減少動脈膽固醇、脂肪的堆積。
2.要達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建議運動方式,需符合三三三法則:(1)每個星期要有三次的運動。(2)每次至少要有三十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3)心跳的速率至少要有130以上。(4)因為冬天氣溫偏低,應確實做好暖身運動再出門,若運動中有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
四、戒菸
尼古丁、焦油等化學物質,除會致癌外,戒菸能減少50%的心血管死亡率,而吸菸者戒菸後三年,罹病率甚至可降到和從未抽菸者相當。

五、自我放鬆、避免壓力
血壓的改變與情緒的強弱有直接的關係,壓力大會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也會活化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促使心血管疾病發作,因此,平時 應學習緩和自己的情緒、輕鬆面對壓力。
六、定期健康檢查
40歲以上者每年應定期檢查,隨時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而三高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至少應每個月追蹤檢查一次,以瞭解病情控制。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