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各大專區
:::

酒癮戒治服務手冊

壹、精進整合性服務團隊
精進整合性服務團隊
 
貳、組織架構圖
組織架構圖
 
參、醫療團隊成員組成資格、功能及分工
醫療團隊成員組成資格、功能及分工
 
肆、近3年來辦理酒癮醫療服務現況
  1. 持續與花蓮縣衛生局合作,進行酒癮戒治計畫,有完整專業團隊主要以門診、急診的方式進行介入,並有設計在需要時的住院流程。
  2. 有完整的流程設計,從接案、追蹤、介入及結案後之統計均有專人負責。
  3. 目前花蓮南區三家大型醫院中,我們持續進行酒癮戒治業務,團隊成員均有足夠的教育時數,對酒癮戒治有充分了解。
  4. 與東區精神醫療網及花蓮縣衛生局合作,舉辦社區及醫療機構的推廣教育。
  5. 與地區衛生單位及教會建立共識,以在地方式號召有需求民眾,配合酒癮戒治處遇方案,在社區提供治療服務,減少要轉介個案進入醫院的門檻。
 
伍、治療目標
  1. 訂立標準作業流程,整合一般醫療及轉介流程,由專門團隊提供介入治療,能夠在已經因酒精造成身體疾患的病人,予以適當的協助。
  2. 由提供適當的生理、心理及復健治療,能夠減少因飲酒引起的身體疾患,以期改善社會功能。
  3. 持續辦理酒精相關之教育課程,強化區段工作人員對酒癮的認識概念,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4. 橫向聯繫民間、司法及衛生單位,對於可能有問題性飲酒個案,有適當的轉介管道。
 
陸、工作項目之具體之行方式
  1. 轉介流程修正
    1. 簡化轉介流程,固定單一窗口收件及管理個案資料。
    2. 使用標準化量表評估酒癮:
      1. C-CAGE用於基礎篩檢,只要四項中有一項符合就可以轉介個案管理員收案。
      2. AUDIT用於嚴重度評估,男性8分,女性6分,同時個案本人有意願前提下,可以轉介給治療介入組的主責醫師。
      3. 合作的社政單位及監理所,有以下情況會透過衛生局轉介:
        • 高風險家庭,成員有明顯酒精使用問題。
        • 重覆酒駕被登記兩次()以上。
    3. 不論個案是否進入治療,均完整記錄其過程及量表分數,以有利後續追蹤處遇。
    4. 預計納入科別
      • 院內目前有內科、外科、骨科、眼科、牙科及復健科等,有完整門急診住院診服務,接觸到社區酒癮患者機會大,為首要合作對象。針對院內科室可統一使用單一窗口轉介模式。
    5. 社區個案轉介
轉入流程圖(外部)
轉入流程圖(外部)
  1. 生理-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的治療介入:
生理-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的治療介入
    1. 由治療介入組的成員執行,包括醫師、心理師及社工師,以每週一次的頻次,分別進行個別治療,以生理-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的全面介入提供治療。
    2. 每次治療均需完成評估量表,並由個案管理員收集統整。
    3. 社會資源轉介整合:
      • 團隊中設有專職社工人員,可以提供個案所需的資源轉介,並協助申請符合的補助。
    4. 橫向合作
      • 與現有之酒癮戒治相關的民間機構可商討合適之合作或轉介機制,交流窗口及流程與標準轉介相同(如圖表2)
    5. 社區治療介入
實際與社區衛生、宗教單位及民間戒治組織研商後,發現轉介個案要進入醫院會是個門檻,故建立合作機制,於個案就診或求助的單位就近介入。進入社區,免除進入醫院標籤化的疑慮。
  1. 定期個案討論會及成效檢討
    • 每月固定訂舉辦個案討論會,就現有追蹤個案進行討論,由負責人主持,各組代表參加。針對個案現有問題提出解決建議,並完整記錄。事先訂定量化指標,每月檢討是否有達到目標,得以適時改善。
  2. 提升民眾衛教宣導效能
    • 原民部落的生活與當地區所及教堂宗教活動常有連動,可以結合活動舉辦時,進入部落進行宣導,能夠觸及更多的當地住民。
    • 團隊針對部落內的宣導活動會製作傳單、海報等,提供給各區公所,並可透過管理員安排活動參與。
  3. 強化原住民酒癮者病識感或治療動機
    • 原住民的酒精使用已經成為生活文化,但對於酒精可能造成的危害可能並不清楚,酒精成癮的概念也模糊,進入社區的宣導是必要的。
    • 透過與社區活動結合宣導,觸及更多的當地民眾,教育酒精以及成癮的概念,並告知團隊能夠提供的協助,以其提高對於酒精使用的知能。同時辦理家屬支持團體,教導家屬因應技巧及尋求協助管道。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