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衛教文章 - 戒檳好方法、檳榔防治宣導

戒檳好方法、檳榔防治宣導
檳榔是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公告的一級致癌物,不論有無添加紅白灰等配料,嚼食檳榔本身就可能罹患口腔癌,依據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超過8,000國人發現罹患口腔癌及3,000人死於口腔癌。嚼檳榔與吸菸都是導致口腔癌的高風險行為,有嚼檳榔或吸菸的朋友要定期安排口腔黏膜檢查,並注意黏膜的變化,早期發現與治療。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今(111)年10月發布預防措施之實證效果,戒除檳榔能有效預防口腔癌,研究一致指出,隨著戒除時間的增加,罹患口腔癌前病變及口腔癌的風險將逐漸降低,戒除檳榔後,每年口腔癌風險可降低2.3%至6.7%,戒檳榔10年後,風險則可降低17%至51%;戒菸後,4年內口腔癌風險下降35%,戒菸20年後,罹患口腔癌風險即接近不吸菸者。
遠離檳榔三撇步「識檳、拒檳、戒檳」
「識檳、拒檳、戒檳」健康三撇步,正確認識檳榔危害,並拒絕與戒除檳榔!
一、 「識檳」:檳榔為第一級致癌物,不含添加物的檳榔子,即對人體致癌。許多民眾以為,檳榔沒有添加紅、白灰或荖葉,就不會罹患口腔癌,事實上,檳榔子本身含有檳榔素(arecoline)和檳榔鹼(arecaidine),會透過汁液接觸口腔黏膜而產生致癌物質。
二、 「拒檳」:不嘗試、不接受、不邀請,千萬不要因為好奇而嘗試嚼食檳榔,除了對口腔健康產生影響外,對外表觀感也有一定程度影響。
三、 「戒檳」:及早戒除檳榔並定期口腔黏膜檢查,設定目標持續每日減檳至戒除嚼檳習慣為止。若是要提神,建議使用替代品,如:口香糖、無糖口嚼錠、硬喉糖等來達到戒檳的效果。
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 遠離口腔癌威脅
在台灣,口腔癌成為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每年逾8,0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3,300人因口腔癌死亡,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之一。口腔癌是可以預防的癌症,最佳方式是不使用檳榔、菸品等有害健康的物質;已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者,請儘速戒除嚼檳榔、吸菸行為,就可以持續降低罹癌風險。研究證實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發生及26%死亡風險,更增添一分保障。國民健康署提醒,政府免費提供30歲(含)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符合資格的民眾,請帶健保卡到合約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遠離口腔癌的威脅。

出處:
衛生福利部網站https://www.mohw.gov.tw/cp-5269-70034-1.html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網站: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42
https://health99.hpa.gov.tw/article/18230?tab=2&keyword=%E6%AA%B3%E6%A6%94&range=2000-01-01+%7E+2023-09-09&startDate=2000-01-01&endDate=2023-09-09

附檔下載:

戒檳好方法、檳榔防治宣導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