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衛教文章 - 防範流感有撇步

防範流感有撇步
一、甚麼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流感病毒有A-D型,只有A型及B型流感病毒可以引起季節性流感流行
二、流感症狀是什麼?
感染流感後引起的症狀主要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疲倦、流鼻水、喉嚨痛及咳嗽等,有部分感染者會伴隨有噁心、嘔吐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併發嚴重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最常見併發症為肺炎,其他還可能併發腦炎、心肌炎及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或神經系統疾病等。
三、有流感症狀時,何時要就醫?
流感病程演變快速,有流感症狀應立即戴口罩至鄰近診所就醫,並依醫囑服用藥物。出現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缺氧、嘴唇發紫或變藍)、血痰、胸痛、意識改變、血壓低等,請儘速/轉診至大醫院,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四、流感與一般感冒的差別?
項目 流感 一般感冒
病原體 流感病毒 其他許多病毒(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
影響範圍 全身性 呼吸道局部症狀為主
發病速度 突發性 突發/漸進性
主要臨床症狀 發燒、咳嗽、肌肉酸痛、倦怠、流鼻水、喉嚨痛 喉嚨痛、打噴嚏、鼻塞、流鼻水
發燒 高燒3-4天 少發燒,僅體溫些微升高
病情 嚴重 較輕微
病程 約1-2週 約2-5天
併發症 肺炎、心肌炎、腦炎及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或神經系統疾病等 少見(中耳炎或肺炎)
傳染性 高傳染性 傳染性不一

五、流感的傳染途徑
流感主要是藉由感染流感的病患咳嗽或打噴嚏產生飛沫,將病毒傳播給周圍的人,尤其在密閉空間,因空氣不流通,更容易造成病毒傳播。此外,也可因接觸受病患口沫或鼻涕等分泌物所污染之物品表面,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而感染。因此咳嗽、打噴嚏戴口罩或以手帕、衣袖捂住口鼻,以及勤洗手是預防感染流感的重要方法。
六、潛伏期
流感潛伏期(被感染至症狀出現)約1-4天,平均為2天。
七、可傳染期為何?
一般而言,流感的傳染力在症狀出現後3-4天內最強。另研究發現,成年感染者在發病前24-48小時便開始排放病毒,但量較低,病毒排放高峰是發病後24-72小時,直至發病後第5天;但免疫不全者,排放病毒的期間可能達數週或數月;兒童亦較早開始排放病毒,且量較多,時間較久,最長可達21天。
八、感染流感之嚴重性?
流感的嚴重性在於其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
雖然流感傳染力很強,但大部分流感患者多屬輕症,因此上學、上班的民眾,如有發燒、類流感症狀時,應要在家休息至退燒後至少24小時,約1週即可痊癒;惟少數患者(如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者,以及罹患氣喘、糖尿病、心血管、肺臟、肝臟、腎臟等慢性疾病或BMI≧30者等高危險族群)可能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包括肺炎、腦炎、心肌炎及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或神經系統疾病等,甚至導致死亡,故不可輕忽,感染後應儘速就醫。
九、國內流感的流行期為何?
流感流行具有明顯季節性特徵,在臺灣,一般約於11月開始,流感疫情就會緩慢上升,至隔年農曆春節前後達到高峰,3月後逐漸下降。
十、該如何做,才能有效對抗流感?
1.要儘早施打流感疫苗(實施期間為每年10月至疫苗用完)
2.要用肥皂勤洗手、咳嗽戴口罩等生活好習慣
3.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防範病毒傳播
4.要警覺流感症狀,及早就近就醫治療
5.生病要按醫囑服藥多休息,不上班不上課
6.危險徵兆要儘快就醫,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十一、預防流感,居家環境應如何清潔?
1.平時定期清潔經常接觸的物品,如鍵盤、課桌椅、門把及公用電話,但沒有必要使用漂白水等特殊清潔劑。
2.留置流感病患的場所,病毒污染程度較高,因此可採取下列方式消毒:
(1)使用政府核可的消毒藥品。
(2)使用濃度70%的酒精消毒室內環境表面,或將3份95%的酒精加1份水(比例3:1)稀釋後再消毒。
(3)如果沒有酒精,可以將1份的市售漂白水加上99份水(比例1:99)稀釋後再進行消毒。
3.空氣不流通的室內更容易造成流感病毒散播,故室內應該保持空氣流通。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附檔下載:

防範流感有撇步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