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衛教文章 - 如何脫離焦慮困境

如何脫離焦慮困境
人的健康不只是生理,還包含心理的健康。生理會生病,心理其實也會,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但一般人多只注重生理,而容易忽視掉心理健康。根據中央研究院統計分析指出,自1990~2010年間,台灣焦慮和憂鬱症(Depression)患者比例倍增,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已指出在2020年憂鬱症是造成人類失能疾病的第一名。
焦慮(anxiety)意指當我們遇到壓力、面對不確定未來時會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應,通常伴隨有不合理的擔憂思考。焦慮是人類最普遍的情緒反應之一,是一種可以強化注意力,並有助於個體適應情境改變或危機的正常生物行為。每個人從小到大,無論 大小事務都一定多少有過焦慮的感覺,事實上在適度的焦慮下,個體的操作效率會隨著焦慮程度而升高;但在到達臨界點後,焦慮反而會影響注意力、判斷力,對操作效率造成負面影響。如果當焦慮太過強烈:讓人產生感覺浮躁、不耐煩、無法專心、睡眠障礙等症狀,同時自律神經的反應(心悸或心跳加快、出汗、發抖、胸痛或胸悶、呼吸困難等)太頻繁或強烈,造成個體的功能障礙時,此時即屬於病態程度的焦慮,即所謂的焦慮症。
焦慮症在精神醫學上的真正名稱是焦慮疾患(anxiety disorders),是一群相當令人苦惱的常見精神科疾病,無論國內外,在一般人口中均達10%以上的終生盛行率。以往由於其傷害程度不如有些身體疾病和重型精神疾病來得明顯,因此較少被重視。即便如此,對於患者個人和其家庭所造成的困擾、生活品質的影響、以及社會成本的負擔,實際上並不亞於其他身心疾病。
焦慮疾患者的內側前額葉(medial prefrontal lobe)通常不活躍,而此部分與杏仁核的調節很有關係。在大腦中,杏仁核和海馬迴是處理壓力反應的兩個重要部位。杏仁核主要處理害怕和威脅的情緒,而海馬迴則與記憶有關,因此當人受到強大的壓力時,壓力產生的害怕與威脅感受,會刺激杏仁核,而海馬迴會負責將這個記憶儲存起來。在杏仁核和海馬迴接受到這類刺激後,自律神經系統會被活化,當交感神經被活化,就會在全身產生心跳加速、呼吸加速、血壓上升、肌肉緊繃…等現象。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精神科疾病分類診斷系統中,常見的焦慮疾患包括了: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恐慌症(Panic disorder)、特定對象畏懼症(Specific phobia)、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社交畏懼症(Social phobia)。
在現代的高壓生活,以及人生的無常中,我們每個人都必定經歷過焦慮的情緒。我們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協助你認識焦慮的成因,也學習到面對焦慮的方式,如果你或身邊的親友陷入焦慮疾患的狀況時,別忘了,用正確的知識來處理焦慮,用積極、樂觀的方式來面對焦慮。

附檔下載:

如何脫離焦慮困境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