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衛教文章 - 自殺防治

自殺防治
對於自殺防治,許多自殺者在執行自殺前都會歷經「動搖和不安」的階段,並透露出警訊,包括行為上突然的轉變、停服處方用藥、表達絕望或與死亡有關的言論,安排個人事務等。對於這些警訊絕對不可掉以輕心。一旦發現病患有具體的自殺準備或計劃,應立即啟動自殺防護機制,包括來自家庭、學校、社區、朋友、宗教團體及醫院的支持力量,及時給予幫助,有必要則住院接受治療,在自殺事件未發生前,適時掌握並化解危機,是最佳的防治之道。
然而一旦周遭親友受憂鬱症狀所苦,或出現死亡或自殺意念時,最常的做法,是以溫情勸說或鼓勵,要病患「想開一點」、「放輕鬆」、「不要鑽牛角尖」、或「出國度個假」。甚至,對於已在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患者,表示「精神科的藥會傷身體而且一輩子都得吃」,而建議改採氣功、針灸、中藥等較為和緩的方式治療。這些「善意」的建議,有時反會加重病況或拖延病情,最終導致自殺的悲劇。
自殺防治守門人就是保護生命、預防自殺的人,無論民眾身在何處擔任何種角色,皆可成為珍愛生命守門人,口訣為「1問2應3轉介」,1問-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2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3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守門人3步驟,您、我都可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共同守護生命以減少憾事發生。

附檔下載:

自殺防治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