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衛教文章 - 認識急性腦中風

認識急性腦中風
認識急性腦中風

前言
腦中風是成年人最常見的腦部疾病;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 年國人的十大死因中, 腦中風高居第四位,可見腦中風嚴重地威脅國人健康,腦中風除了導致個人的身體活動障礙 外,對家庭、社會亦是一大傷害。腦中風絕對不是意外,它是可以預防的,只要瞭解其病因, 配合相關的治療,可降低腦中風發生及造成傷害的程度。

種類
當腦血管發生病變引起腦神經組織受損,任何一種類型都可能在短時間內造成神經機能 障礙,一般稱此種突發狀況為腦中風,主要有下列三類: 一、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因血管阻塞、狹窄,造成血液流量不足及血液循環不良,導 致腦組織壞死和功能喪失,如:腦血栓症及腦栓塞症。 二、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因腦血管破裂引起腦內出血,如:蜘蛛膜下出血。 三、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因腦部暫時缺血引起的中風症狀,一般在二十四時內可完全恢復。

危險因素
一、可改變因素:
腦中風的發生有許多危險因素,分為可改變及不可改變因素,列舉如下:
一、可改變因素: (一)高血壓:血壓過高除易使血管內膜受損,加速血管的硬化之外;也易使血管破裂, 增加腦出血危險。 (二)糖尿病:易使血管壁增厚及硬化而引發腦中風。 (三)心臟病:罹患心律不整的病人,心臟內易形成血栓,血栓隨著血液送出心臟會導致 週邊血管阻塞,若是送至腦部導致腦部血管阻塞,則造成腦中風,特別是發生心房 顫動時,其危險性更高。 (四)高血脂症:血清中血脂過高會加速動脈硬化,且高膽固醇的病人通常伴隨有肥胖、 高血壓等現象,這些因子亦會增加腦中風發生的機會。 (五)肥胖:可能加速動脈硬化,使心臟負荷過重,進而增加腦中風發作的風險。 (六)吸煙:引起血壓上升及動脈粥狀硬化,增加發生心臟病及腦中風危險性。

二、不可改變因素:(一)年齡:六十五歲以上。 (二)性別:男性較女性易發生腦中風。 (三)有腦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病史。 (四)有腦中風家族史。 三、其他:有些藥物長期服用可能與腦中風發生有關,如:口服避孕藥、安非他命等。

症狀
腦中風是因腦組織受到損傷,而產生各種不同的神經症狀;由於發生部位的不同,從最 輕微的無症狀到昏迷、死亡都會出現。一般來說,常見症狀如下:
一、嘴歪眼斜。
二、同側上、下肢肢體無力或四肢無力。
三、感覺異常,或感覺喪失。
四、意識不清甚至昏迷。
五、言語不清或無法說話、溝通困難。
六、吞嚥困難、流口水。
七、眩暈、嘔吐、頭痛。
八、步態不穩,無法行走或容易跌倒。
九、視覺障礙,如:複視、視力模糊及視野缺損等。
十、抽搐 十一、當出現臉部歪斜、手腳無立及說話不清楚等症狀,請立即通知 119 協助就醫,以免 錯過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及前循環 8小時內評估急性梗塞性腦中風動脈內取栓術的 黃金治療時機。

居家照護
居家照護 依神經功能受損程度的不同,提供適當的日常生活照顧,以下就食、衣、住及其他方面 介紹:
一、食:
(一)均衡飲食,少量多餐,食物儘量切成小塊狀,方便吞食,避免嗆咳。
(二)選用植物油,如:橄欖、葵花子油等,避免使用動物性油脂。
(三)如有合併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疾病,則需飲食控制。
(四)避免抽煙、喝酒或含咖啡因的飲料。
(五)多食用新鮮天然的食物,忌食醃漬、臘味及調味重的罐頭食品;減少各種調味料, 如:鹽、醬油、味精、醋、豆瓣醬、沙茶醬或甜辣醬等用量。
(六)吃飯時,宜採坐姿或半坐臥姿勢,避免嗆咳與胃液逆流。
(七)不宜自行隨意進補,因補藥可能會與現況使用的藥物發生交互作用,若補藥皆具行 氣補氣、活血化瘀之效,易增加出血危險,導致病情惡化,使用前應與專科醫師討 論。
(八)對於急性期及受損部位較大的病人,如有吞嚥困難,必要時醫師會放置鼻胃管進食, 食物質地宜採半固體→固體食物之漸進方式餵食;餵食過程若有嗆到或咳嗽時,應 立即停止餵食。
(九)水分要充足,脫水容易造成血液凝集及血栓生成,每天至少喝 2,000c.c.開水(包括 湯及飲料),若喝水有嗆咳,可加食物黏稠劑或湯汁芶芡。
二、衣:
(一)穿著以舒適保暖、方便、易穿脫及洗滌為原則。
(二)鞋子以不用繫鞋帶的布鞋為宜,或採魔鬼粘的運動鞋。
三、住:
(一)提供安靜及舒適的環境,房間宜明亮、通風。
(二)不論屋內、屋外之走道均應排除障礙物,維持暢通,且兩側可加裝扶手,以避免跌 倒。
(三)房間擺設儘量不要變動,方便取用。
(四)浴室廁所應加裝扶手及防滑墊。
(五)廁所以坐式馬桶較安全。
(六)床高以兩腳下床可碰到地面最為理想。
(七)床旁最好有椅子輔助,以利更換姿勢或上下床。
四、其他:
(一)中風後對冷、熱、觸、痛等感覺較麻木或完全喪失,如需冷熱敷或取暖應隨時注意 避免凍、燙傷。
(二)預防肺炎,中重度病人不可平躺睡眠,宜以 20-30 度斜躺,行動不便之病人,白天 宜坐於床邊,下床時應協助採漸進式方式變更姿勢,如由躺姿漸進至坐姿,無不適 反應後再緩慢下床,另可依病人需要選用適當的助行器或輪椅協助下床活動。
(三)如平衡及協調能力較差,則需有人陪伴,協助者須站於肢體較無力那側。
(四)患肢日常運動應依物理治療師建議進行復健訓練。

預防方法
一、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顱動脈支架置放術: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的重要來源,如果頸 動脈狹窄越高,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就越高,如果超過 60﹪的動脈狹窄,則必須 考慮積極治療。
二、按時服用藥物:積極控制危險因子,可以減少腦中風發生的機會。
三、定期服藥及在家測量血壓最重要,血壓控制至少在收縮壓140mmHg以下且舒張壓90mmHg 以下,合併糖尿病者則應控制在130mmHg以下且舒張壓80mmHg以下。
四、血糖控制:飯前血糖正常值為100mg/dL以下,飯後血糖為140mg/dL以下,可藉由飲食 控制、適當運動、定期服藥控制,並應定期測量血糖值。
五、控制血脂肪:總膽固醇正常值為200mg/dL以下,低密度膽固醇為100mg/dL以下,三酸 甘油脂控制在150mg/dL以下。目前建議合併飲食控制及藥物治療,飲食控制為選擇低 糖、低油、低膽固醇食物。
六、依醫師指示服用藥物:如腦梗塞合併有心房纖維顫動者,應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或 抗血小板藥物,並定期追蹤。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