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衛教文章 -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COPD)

此疾病是全世界慢性疾病及死亡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歐美國家排名第四之死亡原因,在台灣已躍升為第十一名,可見其嚴重性,據世界衛生組織推估,在未來數十年盛行率和死亡率還會持續上升,全球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COPD,台灣一年更有超過5千人因COPD死亡,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將晉級為全球第三大死因。

一、什麼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之呼吸道阻塞,使得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的疾病,其中包括了有「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兩大類型;長期曝露在有害物質(如抽菸、空氣污染、工業污染的環境),導致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不良,往往病患會出現「咳、痰、悶、喘」的症狀,一旦罹患COPD,更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癌等共病,反而讓生活品質更差,壽命縮短。
二、肺阻塞常見原因?
(一) 抽菸:抽菸最主要危險因子,根據研究顯示約9成COPD患者都是因「抽菸」引起,但被診斷為COPD患者中卻仍有4成還在抽菸,要遠離COPD,就請務必要戒菸及拒絕二手菸、三手菸。
(二) 空氣污染
(三) 工作環境:長期暴露特殊環境,如煤礦、噴砂研磨、棉絮粉塵的污染環境,廚房油煙也危險因子之一。
(四) 呼吸道感染:如感冒、肺炎、支氣管炎。
(五) 過敏:氣喘及過敏體質易造成支氣管平滑肌收縮。
(六) 遺傳及老化之肺臟功能退化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臨床症狀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典型症狀:「咳、痰、喘」,長期咳嗽有痰是許多病患最初的表現,此症狀常於清晨或冬天較嚴重,在呼吸道感染或是急性惡化時,咳嗽變頻繁,痰量變多,型態更加濃稠甚至顏色改變。隨著疾病進展,肺功受損致影響運動能力,許多活動有心無力,生活品質下降。
四、如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戒菸及拒吸二手菸最為重要,可避免肺功能快速惡化。如果自行嘗試戒菸有困難的話,應參與各醫學機構所舉辦之戒菸門診或課程來幫助戒菸。
(二)藥物治療:需要很有耐心的長期用藥物控制的疾病,常使用的藥物有支氣管擴張劑、袪痰劑、類固醇、抗生素等。
(三)環境方面:減少接觸粉塵、油煙環境,疫情期間減少進出人多之密閉空間並建議配戴口罩與施打疫苗。
(四)飲食方面:攝取高蛋白食物,避免食用會產氣、刺激性的食物。少量多餐以避免飽脹而增加呼吸困難。
(五)規律運動:運動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活動耐力,配合飲食控制維持適當體重,可減少肥胖引起的呼吸費力。
(六)呼吸運動技巧:訓練呼吸肌肉,延長呼氣時間,加強肺部的氣體排空能力,減少呼吸道的阻力,要由最低的運動量、時間、次數開始,然後慢慢的增加,運動中,如果發生頭暈、氣喘、心跳加速、呼吸困難、指甲顏色發黑等現象要馬上停止(例如:噘嘴吐氣)。

若您有任何問題都歡迎至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預約門診
03-8883141#3134、#3135
祝您早日康復!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