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衛教文章 - 失智症照護~什麼是失智症?

失智症照護
什麼是失智症?
失智症是指一個心智成熟的成年人,發生漸進性的智能退化,此種退化足以妨害病人的社會及職業功能,並危及其日常生活自我照顧能力,通常在老年期較常見。
一、失智症的症狀:
(一)記憶力障礙:最早出現的症狀,例如記不得吃過飯、忘記回家的路,或對同一天 發生過的特殊事情不復記憶。
(二)定向感障礙:對人、時、地失去定向感;嚴重者,對身處何處常不能自覺,或不認得親友。
(三)注意力、判斷力、計算力及情緒控制能力皆會減損,也會逐漸失去抽象思考能力。
(四)問題行為及精神症狀:
1.80%的失智症病人會有此情形,伴隨憂鬱、焦慮、妄想、錯認、 幻覺症狀而發生激躁、攻擊、易發脾氣、焦躁不安等情形,有些人甚至出現人格、個性的改變、退縮而減少社交活動。
2.較常見出現的行為障礙有重複行為及言語障礙、睡眠障礙、攻擊行為、漫遊、迷路、貪食、病態收集行為及不當的性行為。若有上述症狀,不一定就是失智症,建議至門診就醫診治。
二、失智症照護措施:
(一)維持認知功能:
1.加強病人目前保有的功能,避免逐漸退化,每天的照顧者儘可能同一個人,並以姓名及頭銜稱呼病人。
2.在房間內放置大時鐘或日曆,讓病人知道今天的日期及現在的時間,房門口掛上標示且重覆告訴病人當下所在地,以重建人、時、地定向感。
3.病人若還能執行穿衣、進食等自我照顧能力,則鼓勵病人自己執行。
4.可運用年輕時的相片、音樂或紀念性物品等熟悉物品,喚起其過去 的記憶,增進生命的價值感。
(二)行為管理技巧:面對病人不正面對質及衝突也不直接批評及當面指責,視病人的情況,耐心、簡要的重覆說明行為順序及步驟,語調清晰且 注意溝通效果,讓病人能放心,減少不安與害怕並給予心理支持。
(三)日常生活安排:提供熟悉而穩定環境,協助病人訂定固定、結構化且規律的日常生活作息表,有計畫的安排至戶外活動及鼓勵昔日朋友見面聚會,增加人際互動的機會。
(四)評估是否有矯正視力、聽力的需要,如:配戴老花眼鏡、助聽器。
(五)提供病人安全與保護:
1.評估病人口腔、牙齒狀況與咀嚼能力,選擇與準備合適的食物,以防噎嗆、誤食等意外,並維持病人口腔清潔。
2.維護病人熟悉的生活環境,家中擺設盡量以簡單化及固定為宜,勿隨意變更家中環境,走廊、樓梯或浴室內可裝欄杆或扶手。
3.臥床病人必要時應使用床欄,夜間可使用照明燈,以防跌倒。
4.外出予配戴有姓名、地址、連絡電話之識別牌或利用電子儀器, 隨時注意病人行蹤以防走失。
三、居家照護注意事項:
(一)收好家中的危險物品,必要時予以上鎖,預防火災發生必要時關掉瓦斯總開關。
(二)儘量維持病人原有的生活習慣。
(三)應定時回門診與醫院保持連繫,以便獲得良好照顧與治療。
(四)需家人長期照顧與支持,家人間需相互支持鼓勵。
(五)主要照顧者應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必要時應尋求並接受他人的協助。
(六)鼓勵安排規律日常生活作息,如園藝相關休閒活動,增進病人認知功能,並可讓照顧者獲得適度的情緒抒發,提升生活品質。
(七)預防跌倒之發生。

附檔下載:

失智症照護~什麼是失智症?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