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衛教文章 - 檳榔防治

題目:檳榔防治
一、前言
檳榔是一種不良的習慣,也是國人罹患口腔癌的頭號殺手。紅唇族除影響個人外在形象、觀感外,亂吐檳榔汁更造成環境髒亂。在台灣,檳榔乃為農產品的一類,其栽種、產銷各有一套運作邏輯。一般民眾從路邊隨處可見的檳榔攤購買檳榔是相當容易且方便的事。口腔癌成為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近十年,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增加近1倍,每年逾6,0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700人因口腔癌死亡,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亦發表公告,「檳榔子本身即是第一類致癌物」,亦即檳榔不加任何添加物,也會導致癌症發生。
二、嚼食檳榔併發症
研究指出檳榔在咀嚼時釋出的檳榔鹼、檳榔素就會致癌,包括口腔癌、咽癌、食道癌、肝膽癌及肺癌等…。檳榔也會造成神經(成癮)、心血管(心悸、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及腸胃系統的損害,更容易引起第二型糖尿病、高血脂、高三酸甘油酯和代謝症候群。婦女若嚼食檳榔則會增加不孕、新生兒低體重及短小、早產、流產、死產等風險,孕婦嚼食檳榔要特別注意。
三、何謂口腔癌?
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部位之惡性腫瘤的總稱,90%屬於鱗狀細胞癌,口腔包括的部位有唇、頰黏膜(唇和臉頰的內襯)、牙齒、舌頭下方的口腔底部、前三分之二的舌頭、口腔頂部的前面部分(硬顎)、牙齦以及臼齒後方的小區域。台灣地區口腔癌好發的部位是舌頭及頰黏膜。
四、口腔癌可能的危險因子為何?
(1) 嚼食檳榔、吸菸、喝酒。(2) 陽光照射。(3) 蛀牙、不當的假牙。(4) 不良的口腔衛生。(5) 長期營養不良。
口腔癌通常好發於45歲以上,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且以男性居多。
五、戒檳好招
1.設定目標
告訢自已,一天只要減少一顆檳榔,持之以恆,能改掉嚼檳榔的習慣。
2.自我提醒
寫標示牌提醒自己、直接告訴家人及朋友,隨時提醒自己戒檳的理由(可省錢及降低口腔癌機會)。
認識檳榔品替代物或方法覺得口腔有空虛感,可嚼無糖口香糖、木醣醇口香糖、硬喉糖、蒟蒻條、甘草片、人參片、羅漢果等。
3.辨識誘因與信心,塑造支持環境
(1)了解自己在甚麼情況下最容易被誘惑去嚼食檳榔,並強化自我信心,以避免嚼食檳榔。
(2)可加入參加戒檳班,建立支持網路。
4.拒絕 3平原則
(1)平和而堅定的語氣,一旦表明立場開口說不,就要堅持下去,用溫和明確的口氣,沉著穩重音調,一再重複「不要」的立場,並避免攻擊性語言。
(2)平實的態度拒絕時要保持鎮靜,動作自然,態度誠懇,肯定地傳達拒絕 的訊息,並避免攻擊性的動作出現。
(3)平視的眼光,臉部肌肉放鬆、眼睛正視對方兩眼中間鼻樑上方,嚴肅正經的表情可使拒絕容易成功,同時又可以贏得對方的尊敬。

附檔下載:

檳榔防治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