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衛教文章 - 奶脹的處理

當寶寶出生後含住媽媽乳房時,會傳遞訊息到媽媽的腦部,腦部會分泌激素經由血液到達乳房,使乳房製造及分泌奶水,奶水就是這樣神奇的湧現。

一、脹奶的表現及變化

在產後頭幾天,當奶水明顯增加時,可能會覺得乳房變熱、腫且脹,這就是脹奶。在脹奶時如果沒讓寶寶多吸奶的話,可能接著發生持續的乳房腫脹。這個時候乳房整個變脹而硬,使得輸乳管受到壓迫,奶水反而比較不容易流出。乳房的皮膚看起來會比較緊繃,而使得乳頭比較平。此時寶寶不容易含住乳房,不但吸不到奶,也比較容易因為吸奶姿勢不好,而造成媽媽的乳頭痛及破皮。有時會合併皮膚發紅、發燒,但是通常在 24 小時內就自動退燒(有的媽媽會覺得像兩顆大鉛球掛在胸前,又硬又痛)。

二、脹奶的預防

  • 儘早開始母乳的哺餵。
  • 繼續讓寶寶多吸奶,媽媽直接餵奶是最有效改善脹奶的方法。

三、脹奶的處理方法

    • 按摩乳房讓乳汁順利流出
    1. 當乳房有局部硬塊,可以用手指由乳房的外側往乳暈的方向環形按摩;每一個方向都要做,尤其是硬塊的地方。
    2. 硬塊揉軟後擠奶或讓寶寶吸奶效果更加。
    3. 餵奶前輕柔的擠壓乳暈,擠出一些奶水讓寶寶比較容易含入乳房。也可以試試不同的餵奶姿勢。
    • 冷敷或熱敷
      1. 在餵奶前可以依媽媽自己的感覺選擇冷敷或熱敷。
      2. 冷敷不要碰到乳暈附近,避免降低噴乳反射。
      3. 過度的熱敷有時反而會使血管充血腫脹,所以餵奶前使用不要超過三到五分鐘。
      4. 依寶寶需求哺乳或定時擠乳外,可在餵奶中間或哺擠乳後使用冷毛巾冷敷乳房,減少腫脹疼痛,另外,有研究發現使用生的綠色高麗菜(可以冰過或室溫使用)敷在乳房上,可減輕乳房腫脹,每兩小時或是葉子變軟了就要換掉。
    • 浸泡水或淋浴
        1. 坐著用一盆溫水放在膝蓋上,將上身彎向膝蓋,使乳房泡入盆裏,輕輕搖晃乳房,藉著重力可使奶水較易流出。
        2. 或者讓溫水衝擊你的背部,使自己放鬆,同時一邊按摩乳房可使奶脹的疼痛減輕。
        3. 如果真的痛得無法忍受時,可以請醫師處方使用短效的止痛藥,對寶寶沒有影響。
    • 繼續讓寶寶多吸奶。
    • 當寶寶不吸奶,妳仍有脹奶的情況時,可以擠奶。
    • 正確的擠奶。
    1. 用手擠奶
      1. 先徹底的洗手並準備乾淨的容器,舒服的坐或站,並將容器靠近乳房。
      2. C 型握法大姆指在乳頭及乳暈上的乳房上,食指在乳頭及乳暈下的乳房上;對著大拇指,其他的手指托住乳房(圖一)。

 

 

 

                                                 圖一 用手擠奶

      1. 將大拇指及食指輕輕的往胸壁內壓避免壓太深;再以拇指及食指相對壓住乳頭及乳暈後方,反覆壓放。避免捏擠皮膚或手指在乳房上滑動摩擦。

 

 

 

               圖二 往胸壁內壓  圖三 拇指食指相對擠壓  圖四 擠壓

      1. 以相同的方式擠壓乳暈兩側,確定擠出乳房每個部分的奶水(圖五)。

 

 

 

                      圖五        右手姿勢           左手姿勢

      1. 一邊乳房至少擠 3~5 分鐘,直到奶水流速變慢,然後擠另一邊如此反覆數次,大約需擠 20-30 分鐘。
    1. 電動擠奶器的使用
        1. 一般市面上有很多的吸奶器,原則上需要乳腺有通暢的情況下,乳汁才能順利擠出。在使用吸奶器時也必須在乳房周圍擠壓以幫助乳汁擠出。
        2. 使用時需交替,當乳汁的流速較慢時就可換邊擠,如乳汁已流出較少或感覺乳房變軟無硬塊則可停止。

四、結語

希望藉由以上的方法幫助媽媽們,預防及解除奶脹的問題,並能持續及順利的哺乳,讓所有的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附檔下載:

•奶脹的處理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