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衛教文章 - 精神科常見藥物副作用處理

精神科常見藥物副作用處理
一、暈眩,變換姿勢時頭暈目眩(姿勢性低血壓)
1.勿快速變換姿勢,如由蹲坐或躺的姿勢要站立時,切勿太快。
2.姿勢改變時,如:坐起或站立時,先休息一下,等頭暈改善後在起來走動。
二、嗜睡、疲倦
1.避免日夜顛倒。
2.安排適當的活動,如:散步或做體操運動等。
3.若試了以上方法仍很想睡,可與醫師討論,改變給藥時間或調整每天睡前的藥量。
三、視力模糊
1.眼科檢查治療,若眼科檢查無異,可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
2.避免危險性工作、勿駕車,注意外出安全。
四、口乾、嘴唇乾燥
1.此常為嘴唇及口內黏膜乾燥所引起,而非體內缺乏水分,所以不必要大量飲水。
2.宜少量多次飲水潤喉或將水含於口內慢慢吞下。
3.嚼不含糖的口香糖、薄荷糖或酸梅等。
4.使用護脣膏潤滑嘴唇。
5.常漱口保持口腔濕潤及清潔。
五、流口水、吞嚥困難
1.身上備有衛生紙或手帕來擦拭口水。
2.避免乾澀食物,如:饅頭,以免噎食。
3.嚴重時儘快請醫師診療調整藥物或必要時,給予注射解藥以緩和症狀。
六、便秘
1.多攝取水分及蔬菜水果及高纖維性食物。
2.多運動養成良好飲食及解便習慣。
3.必要時請醫師加開軟便劑服用。
七、無月經或月經不規則
短暫不影響生育能力,亦不會有礙身體健康,若過度擔心,或計劃懷孕時,請與醫師討論。
八、步態不穩
1.地板保持乾燥,穿著平穩符合腳型大小的鞋子,預防跌倒。
2.扶著欄杆、牆壁走路或使用手杖、柺杖,走路宜慢、穩。
3.可與醫師討論,改變給藥時間或調整每天睡前的藥量。
九、小便不易解出
1.多喝水、打開水龍頭聽水流聲、洗溫水浴、手握冰塊。
2.必要時尋求醫師的協助。
十、錐體外徑症候群症狀
1.急性陣發性的頭、頸往側面或後面彎曲。
2.身體扭轉至全身肌肉緊張、冒汗。
3.口水多、吞嚥困難或講話模糊不清。
4.眼睛往上看。
5.四肢關節僵硬或手腳顫抖。
6.坐立不安和無法臥床休息。
十一、處理方式
1.勿驚慌。
2.切勿私自馬上停藥,如此有時會使症狀更為厲害。
3.輕度時,可藉休息和緩的運動,如:散步以減輕不適。
4.顫抖時,可以收插口袋,抱於胸前、翹腳等暫時改善。
5.當不適一直持續或加重時宜儘快與醫師討論將藥物調整或必要時打針,可使症狀緩解。
6.注意行動安全,防止意外發生,並勿自行開車注意行動安全,防止意外發生。
十二、胃口增加、體重增加
1.每月量體重,與病人共同訂立飲食與活動計劃。
2.為滿足口慾,採用低熱量飲食。
3.安排每日規律運動。
4.教導低熱量飲食種類與烹調。
十三、腹瀉(服用鋰鹽)
1.紀錄排便次數並注意質與量。
2.檢查病人是否有脫水情形,維持水分與電解質之平衡。
3.抽血測鋰鹽濃度。
4.必要時可使用止瀉劑。

附檔下載:

精神科常見藥物副作用處理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